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氣候災難加劇 國際減碳仍拉鋸

氣候災難加劇 國際減碳仍拉鋸
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第十九次締約國會議廿三日晚間在波蘭首都華沙落幕。
鄭方婷提供
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第十九次締約國會議廿三日晚間在波蘭首都華沙落幕。會議談判重點大致可簡要為兩點:一、具體討論如何建立並落實二○二○年之後的國際制度;二、兩年前在南非德班達成的協議要求全體締約國於二○一五年以前完成國際談判,並讓新的國際制度於二○二○年正式生效。 關於第一點,先進國家與開發中國家間的爭論範圍十分廣泛,特別是具體獲得先進國家提供的資金與援助,仍是發展中國家最在意的談判目標。可預見,國際談判將針對建立新的規範持續論戰。 第二點則是討論從現在到二○二○年,各國該如何強化氣候變遷的「減緩」與「適應」行動。「減緩」在於從根本上改善氣候變遷的情形,譬如溫室效應氣體的減排或是提升低排放能源的有效運用。「適應」是對於氣候變遷所造成嚴重影響採取有效的行動,比如說加強氣候災害的防禦設施、水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災後救援物資的迅速投入等。發展中國家從「減緩」與「適應」兩方面要求先進國家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援。 本次會議在新的科學證據的提出與氣候異常現象的頻繁發生中開幕。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最新年度報告指出,一七五○年之後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增加約百分之四十,且廿一世紀末以前全球氣溫最大可能上升攝氏四點八度,而海平面最大可能上升八十二公分。 另外,世界銀行最新統計,過去十年間的天災已造成兩千億美金損失,其中四分之三跟氣候異常有關。特別是異常氣候的發生頻度與規模加大,證據顯示氣候變遷有可能為所有國家帶來嚴重負面影響。 基於上述狀況,各國代表,特別是開發中國家強調先進國家應提升並重新設定「坎昆協議」中各國承諾的減排目標,因為這些目標與將氣溫上升幅度縮小在攝氏二度以內所需的減排總量差距依然巨大。 現在一些先進國家,如日本、澳洲、加拿大等在面臨國內政治與經濟不利條件下,對於減排行動十分消極,為國際談判的進展蒙上陰影。新的國際制度的形成仍相當困難,如何加強大國間的互信,將成為左右談判結果的關鍵。
【2013/11/25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氣候災難加劇 國際減碳仍拉鋸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E6%B0%A3%E5%80%99%E7%81%BD%E9%9B%A3%E5%8A%A0%E5%8A%87%20%E5%9C%8B%E9%9A%9B%E6%B8%9B%E7%A2%B3%E4%BB%8D%E6%8B%89%E9%8B%B8-8317738.shtml#ixzz2lcjNdBbk
Power By udn.com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兩獲諾貝爾獎 基因學之父桑格去世


兩獲諾貝爾獎 基因學之父桑格去世
劍橋大學今天表示,兩度榮獲諾貝爾獎的英國生化學家桑格(Fred Sanger)辭世,享壽95歲。桑格開拓人類基因研究,被尊為「基因學之父」,是兩度得到諾貝爾獎的僅僅四人之一。 桑格曾自稱「只是個在實驗室裡亂搞的傢伙」,他與同事合作研發快速為DNA定序,也就是解讀DNA的方法,成為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的先驅。 他因為確定胰島素結構,1958年榮獲首座諾貝爾化學獎,22年之後又因為DNA研究,獲得第2座諾貝爾化學獎。DNA是攜帶所有有關生物外觀與功能資訊的物質。
【2013/11/20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兩獲諾貝爾獎 基因學之父桑格去世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E5%85%A9%E7%8D%B2%E8%AB%BE%E8%B2%9D%E7%88%BE%E7%8D%8E%20%E5%9F%BA%E5%9B%A0%E5%AD%B8%E4%B9%8B%E7%88%B6%E6%A1%91%E6%A0%BC%E5%8E%BB%E4%B8%96-8309449.shtml#ixzz2lClrtJuC
Power By udn.com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全球最老冰層 有助了解氣候變遷

全球最老冰層 有助了解氣候變遷

  現在人類必須面對最嚴肅的課題可能就是氣候變遷,就在這個時候,南極有一批科學家找到了全世界最古老的冰層,存封著過去150萬年的氣候記錄,未來的氣候會怎麼變?很可能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些答案。尤寶琪 / 報導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縮時攝影拍北極光 畫面難得一見


縮時攝影拍北極光 畫面難得一見

  一位專業攝影師前進瑞典的國家公園內,用縮時攝影,拍到難得一見的北極光。徐書賢 / 報導

「太空法拉利」歸塵


「太空法拉利」歸塵

(歐新社)
被稱為「太空法拉利」的歐洲太空總署「地球重力場探測衛星」,因燃料耗盡十一日墜入大氣層燒毀,是廿五年來歐洲第一顆不受控制墜入地球的衛星,殘骸墜入南大西洋海域。圖為畫家筆下該衛星示意圖。
【2013/11/12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太空法拉利」歸塵 | 鏡頭寫真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8289496.shtml#ixzz2kdWIcCtQ
Power By udn.com

隨身碟中鏢 太空站中毒

隨身碟中鏢 太空站中毒
圖/取自theguardian網站
國際太空站距離地球220英里(352公里)且無網路,但還是中電腦病毒。俄羅斯資安專家卡巴斯基表示,1名俄羅斯太空人今年稍早把帶有病毒的隨身碟帶上太空站,導致太空站中毒。 太空站控制系統原採用微軟視窗XP ,不過,已於5月改用安全性、穩定度、可靠度較高的Linux作業系統。 ※延伸閱讀》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attacked by ‘virus epidemics’
【2013/11/14 Upaper】@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隨身碟中鏢 太空站中毒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E9%9A%A8%E8%BA%AB%E7%A2%9F%E4%B8%AD%E9%8F%A2%20%E5%A4%AA%E7%A9%BA%E7%AB%99%E4%B8%AD%E6%AF%92-8294313.shtml#ixzz2kdVYYFU2
Power By udn.com

新研究:黑洞噴出原子束

新研究:黑洞噴出原子束
今天刊在「自然」雜誌(Nature)的一項新研究說,黑洞噴射出強力高速物質束,其中有重原子。物質束中包含帶負電的電子,但這群物質卻不帶負電,意味著其中有帶正電的物質。 使用歐洲X射線多鏡面任務牛頓(XMM-Newton)衛星太空望遠鏡和澳洲東部緻密陣列(Compact Array)望遠鏡的天文學家說,帶正電的東西似乎是鐵原子和鎳原子。 觀察到的是,原子束從名為4U1630-47的小黑洞中,以2/3光速的速度傾瀉而出。 天文學家數十年來對黑洞中噴出的物質束深感興趣,這是宇宙中最強有力的現象。 這些原子束似乎是來自吸積盤(accretion disk),吸積盤是圍繞黑洞口的一圈熱氣體。 這項發現很重要,因為黑洞不但能摧毀,也能創造。黑洞會回收物質和能量,使其回到太空,而這些噴射束能幫助形塑星系何時及如何形成恆星。 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左烏米斯(Tasso Tzioumis)在新聞稿中說:「來自超重黑洞的噴射束協助決定一個星系的命運。因此我們要更了解噴射束對周遭環境的衝擊。」
【2013/11/14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新研究:黑洞噴出原子束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E6%96%B0%E7%A0%94%E7%A9%B6%EF%BC%9A%E9%BB%91%E6%B4%9E%E5%99%B4%E5%87%BA%E5%8E%9F%E5%AD%90%E6%9D%9F-8296078.shtml#ixzz2kdTTdy5R
Power By udn.com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氣候變遷談判 今華沙登場


氣候變遷談判 今華沙登場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一項初步報告中指出,全球暖化對人體健康、經濟成長、作物及飲用水供應構成的威脅日益嚴重。各國的氣候變遷談判代表十一日將在華沙集會,磋商有關氣候變遷的新協定。

圖/聯合報提供
聯合國各會員國曾同意二○一五年之前敲定一項新協定,將全球平均氣溫的增幅限在攝氏二度以內。協定預計二○二○年生效施行。然而若干基本問題仍然無解,包括各國應如何實踐承諾,如何判斷符合目標,是否應懲罰違背承諾的國家及是否應讓較貧窮國家享有特殊待遇。 富國曾經承諾,至二○二○年每年集資一千億美元,用於協助窮國因應氣候變遷。但美國與歐盟以預算吃緊為由,拒絕針對二○一三年至二○年實際拿出的氣候變遷款項提出具體數字。 兼任IPCC共同主席的史丹福大學教授菲爾德表示,比起二○○七年,科學家對氣候變遷的許多層面已有更多的認識。最新的報告指出,全球均溫如果比工業化之前增加攝氏二點五度以上,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達到全球經濟產出的百分之零點二至百分之二,人體健康受到更嚴重的威脅,許多地區的主要作物收成減少,洪澇更頻繁,貧窮與經濟震撼更嚴重,進而引起更多的流血衝突。
【2013/11/11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氣候變遷談判 今華沙登場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E6%B0%A3%E5%80%99%E8%AE%8A%E9%81%B7%E8%AB%87%E5%88%A4%20%E4%BB%8A%E8%8F%AF%E6%B2%99%E7%99%BB%E5%A0%B4-8286893.shtml?utm_source=udn&utm_medium=select&utm_campaign=news#ixzz2kMAA7dp6
Power By udn.com

研究:成年女性 較男性易過敏

研究:成年女性 較男性易過敏
過敏也有性別區分。根據研究者在今年美國過敏氣喘免疫學院年會上提出的報告,青少年時期的男性過敏機率比女性高,但女性長大成人後,出現過敏、氣喘與自體免疫性疾病的風險則開始高於男性。過敏一向被視為可能是家族遺傳,若雙親皆有過敏,孩子過敏的比率高達7成以上。研究者指出,如果女性在懷孕前或孕期中施打抗過敏藥物,將來孩子出現過敏等風險則會降低。 美國過敏氣喘免疫學院院士英格勒表示,青春期前的男生,較易出現鼻炎、氣喘與食物過敏的症狀,但成年後,這些所謂的「慢性疾病」,反而更容易出現在女性身上,「男女不同」的原因相當複雜,根據研究者推測,可能與「免疫球蛋白G」(IgG)有關,因為它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在女性身上會提高。 因此,英格勒認為,除了考量「基因」是過敏與氣喘形成的原因外,在治療過敏與免疫疾病的過程中,也應該將性別上的差異納入考量。另外,她說,「性別差異在治療過敏與免疫疾病時絕對不能輕忽,為男女設計不同的藥物、研究時更仔細區隔兩者,會讓男女都受益。」 另外,美國過敏氣喘免疫學院研究者李柏曼也表示,家長如果患有過敏等慢性疾病,孩子出現這些症狀的風險就會提高,統計指出,家長如果都有過敏,孩子過敏的機率會升高到75%,只有一位家長過敏,孩子過敏風險則為 30-40%,都沒有過敏的家長,孩子出現過敏風險則為15%。不過,若是懷孕婦女在懷孕前或孕期中施打抗過敏藥物,則會降低孩子出現過敏、濕疹等疾病的機率。 另一項由美國過敏氣喘免疫學院醫師林耀文(譯音)發表的研究,追蹤更年期女性出現嚴重氣喘併發症的風險後發現,40歲及50歲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因為這些症狀而就醫,他認為,男性在青春期之前,會比女性較容易出現氣喘,但女性更年期後,因氣喘而就醫的機率反而較同年齡男性增加了兩倍。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2013/11/11 台灣醒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研究:成年女性 較男性易過敏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E7%A0%94%E7%A9%B6%EF%BC%9A%E6%88%90%E5%B9%B4%E5%A5%B3%E6%80%A7%20%E8%BC%83%E7%94%B7%E6%80%A7%E6%98%93%E9%81%8E%E6%95%8F-8288577.shtml?utm_source=udn&utm_medium=select&utm_campaign=news#ixzz2kM8AAcGi
Power By udn.com

凍齡在4歲 可助老化基因解密


凍齡在4歲 可助老化基因解密
一個永遠不長大的小女孩,真實凍齡版本發生在美國。布魯克.葛林柏格4歲以後身體和心智便停止成長,她2週前在20歲時病故,然而她的個案成為科學家研究與年老有關疾病的希望。 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報導,布魯克(Brooke Greenberg)1993年1月出生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Baltimore)。在她短短的一生,科學家極力要瞭解她的狀況,但沒人知道生成原因,目前僅將她的病例標示為「X症候群」。 布魯克一直都與病痛和苦難搏鬥,她很早便患有髖關節異位、呼吸困難、癲癇等病症,且被這些問題困擾了一生。不過科學家相信,如果可以獨立找出讓布魯克不老的基因,或許能找到亙古以來科學一直找尋的減緩、甚至停止老化的答案。 紐約西奈山醫院基因組學和多級生物學研究院院長夏德特(Eric Schadt)接受葛林柏格家人託管布魯克的DNA及血液樣本,以建立幹細胞,讓專家研究布魯克的基因。 夏德特說:「瞭解造成布魯克情況的原因,可讓我們進一步洞悉老化的關鍵發展與過程,協助找到延長壽命及降低與年齡有關病症的新方法。」
【2013/11/11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凍齡在4歲 可助老化基因解密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E5%87%8D%E9%BD%A1%E5%9C%A84%E6%AD%B2%20%E5%8F%AF%E5%8A%A9%E8%80%81%E5%8C%96%E5%9F%BA%E5%9B%A0%E8%A7%A3%E5%AF%86-8288578.shtml?utm_source=udn&utm_medium=select&utm_campaign=news#ixzz2kM807Ad3
Power By udn.com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大隕石襲擊事件 可能十年一次


大隕石襲擊事件 可能十年一次
一顆隕石二月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市上空爆炸,造成一千多人受傷。專家當時說,這種規模的隕石災害相當罕見,平均一、兩百年才發生。但「自然」與「科學」期刊本周刊出的研究顯示,這類災禍可能每十至廿年就會發生。 紐約時報報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物理天文學教授布朗六日在自然期刊發表研究指出,這般前景讓很多人不安。聯合國已研究多時,提出成立「國際小行星預警網路」,呼籲各國太空機構設立顧問團,探討讓小行星轉向的技術。上述提議十二月可望在聯合國大會上獲得採納。 直徑超過一公里的大型近地小行星,約有九成五已被科學家觀測掌握,所幸這些星體短期內不會對地球造成威脅。美國太空總署前太空人盧傑說,直徑一公里的小行星若撞上地球,足以毀滅人類文明。 撞擊俄國的隕石直徑約十八點六公尺,以六萬四千四百公里的時速行進,釋放等同五十萬噸黃色炸藥的能量。
【2013/11/08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大隕石襲擊事件 可能十年一次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E5%A4%A7%E9%9A%95%E7%9F%B3%E8%A5%B2%E6%93%8A%E4%BA%8B%E4%BB%B6%20%E5%8F%AF%E8%83%BD%E5%8D%81%E5%B9%B4%E4%B8%80%E6%AC%A1-8281526.shtml?utm_source=udn&utm_medium=select&utm_campaign=news#ixzz2k4h8nFYb
Power By udn.com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4重量級學者 籲各國挺核能

4重量級學者 籲各國挺核能
四位頂尖的氣候科學家三日發表公開信指出,採用風力與太陽能不足以避免全球暖化帶來的災難,各國領袖與環保人士應支持研發更安全的核能系統,以降低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汙染。這是科學家支持核能最強力的公開聲明之一。 美聯社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這四位科學家分別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漢森(James Hansen)、美國卡內基科學中心的卡德拉(Ken Caldeira)、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伊曼紐(Kerry Emanuel),與澳洲阿得雷德大學的威格利(Tom Wigley)。他們認為,氣候變遷是採用化石燃料造成,目前要避免氣候變遷的唯一方法,就是擁抱核能。 許多環保人士反對核能,認為核能昂貴又危險,他們相信數十年之內,再生能源足以提供全世界所需電力。不過這四位科學家說,「再生能源發展速度不夠快」,無法滿足全世界對便宜、可靠電力的需求,而且地球暖化與二氧化碳排放的速度都比以前快,採用核能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人類無法承受避開核能的後果」。 雖然這四位科學家坦承核能有其風險,不過他們認為,這類風險比極端氣候變遷的風險小得多,若不採用核能,全球燃燒石油、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造成的二氧化碳汙染將超過地球的負荷。 一九七六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學家芮克特說,這四位科學家發表公開信等於「拿自己的聲望冒險。如今環保運動有四位大將告訴德國總理梅克爾,她的廢核政策錯了。」
【2013/11/05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4重量級學者 籲各國挺核能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4%E9%87%8D%E9%87%8F%E7%B4%9A%E5%AD%B8%E8%80%85%20%E7%B1%B2%E5%90%84%E5%9C%8B%E6%8C%BA%E6%A0%B8%E8%83%BD-8273970.shtml?utm_source=udn&utm_medium=select&utm_campaign=news#ixzz2jn69Zjid
Power By udn.com

印度首探火星 任務初階段成功


印度首探火星 任務初階段成功
印度首度探測火星的任務今天順利達成,總理曼莫漢隨即致電印度太空研究組織表達祝賀和欣慰。他說,這是印度在科技領域的大躍進。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 ISRO)搭載火星軌道探測器的「C25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25)下午升空;探測器並依原先計畫脫離火箭的第4節,被推入橢圓形的「暫泊軌道」(parking orbit)中。 總理辦公室政務次長納拉亞納薩米(V. Narayanasamy)、美國駐印度大使鮑爾(Nancy Powell)、ISRO主席拉哈克里希南(K. Radhakrishnan)都在南印安德拉省斯利哈里柯塔(Sriharikota)島的達萬太空中心(Satish Dhawan Space Center)現場見證。 據拉哈克里希南表示,發射任務成功後,總理曼莫漢(Manmohan Singh)已致電祝賀並表達欣慰之意。曼莫漢並在推特上po文指出,「前往火星的太空船將是我們在科技領域的大躍進」。 拉哈克里希南說,接下來10天,探測器將有6個關鍵的「軌道提升操作」,分別將發生在6、7、8、9、11、16日的凌晨。然後,探測器預定12月1日凌晨0時42分脫離地球軌道,展開前往火星的300天旅程,並在明年9月24日抵達火星。 這項任務的目的除了建立印度的航太能力之外,也要尋找火星大氣中存在甲烷氣體的證據。若可證明火星存在甲烷,可能暗示有生命存在。
【2013/11/05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印度首探火星 任務初階段成功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275637.shtml#ixzz2jn5vquuA
Power By udn.com



印度首探火星 科學家不忘拜神
媒體報導,在首度進行火星探測任務前,印度太空研究組織主席拉哈克里希南昨天帶著火箭和火星軌道探測器模型,前往1座神廟做法事,祈求發射任務順利。 印度搭載火星軌道探測器的C25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25)今天下午順利升空,發射任務成功。 「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今天報導,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 ISRO)逾1000位科學家,昨天在南印安德拉省斯利哈里柯塔(Sriharikota)島的達萬太空中心(Satish Dhawan Space Center),針對PSLV-C25的各項參數進行發射前最後檢查。 同一時間,ISRO主席拉哈克里希南(K. Radhakrishnan)則帶著火箭和火星軌道探測器模型,前往距發射地點約100公里的蒂魯帕蒂范卡德瓦拉廟(Tirupati Venkateswara Temple),祈求發射任務順利。 1位參與計畫的科學家受訪說,「我們都知道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讓神也介入一點,別抱怨這個」。 原訂10月28日展開的發射任務因為前往南太平洋追蹤掌握發射每個環節關鍵參數的兩艘船隻沒有就定位,讓科學家們神經緊繃。 全球各國過去已進行的51次探測火星發射任務中,僅有21次成功。
【2013/11/05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印度首探火星 科學家不忘拜神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E5%8D%B0%E5%BA%A6%E9%A6%96%E6%8E%A2%E7%81%AB%E6%98%9F%20%E7%A7%91%E5%AD%B8%E5%AE%B6%E4%B8%8D%E5%BF%98%E6%8B%9C%E7%A5%9E-8275636.shtml?utm_source=udn&utm_medium=similar_news&utm_campaign=news#ixzz2jn60UfXS
Power By udn.com


榮耀難救窮 印度探火星受質疑
印度首探火星,發射任務成功,成為第6個發射火星軌道探測器的國家,象徵國家榮耀。但有人認為新德里刻意跟北京太空競賽;尤其極度貧富不均的印度執行火星任務,飽受質疑。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ndian Space ResearchOrganisation, ISRO)搭載火星軌道探測器的火箭5日下午升空,探測器並脫離火箭進入1個特殊的「暫泊軌道」中,發射任務成功。 德里大學物理與天文物理系教授古普塔(PatricDas Gupta)5日起在尼赫魯天文台(NehruPlanetarium)舉辦「聚焦火星」(Mars in Focus)活動,對大眾介紹火星任務內容和重要性。 人類從1960年代開始探測火星,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中國大陸、日本和歐盟後,第6個發射火星軌道探測器的國家。大陸和日本的探測器沒有抵達火星軌道。 古普塔告訴中央社記者,各國首次火星任務都不順利,因此民眾非常興奮期待「印度第1次」能成功,更盼任務能找到火星大氣中存在甲烷氣體的證據。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9月間報告說,「好奇號」(Curiosity)太空船在火星大氣中沒偵測到甲烷,大幅降低火星土壤蘊含生命微生物或有機化石物質的可能。古普塔認為,印度在此之後執行火星任務,堪稱「關鍵時刻」。 同時,NASA下1次火星任務目前仍預定18日升空。古普塔說,未來印、美在訊息分享上可合作。 印度總理曼莫漢去年8月15日「獨立日」全國演說中,首度正式提出將執行「火星軌道探測器任務」(Mars Orbiter Mission)。總理獨立日演說提及的特殊計畫,向來被視為國家榮耀。 然而,印度估計有2億3000萬窮人每天餓肚子上床。外界認為,1個極度貧富不均的社會執行火星任務,就算成功,充其量只具象徵意義。 但新德里智庫國防研究與分析學院(Institutefor Defence Studies and Analyses)戰略科技中心研究員雷雷(Ajey Lele)告訴中央社記者,這個任務耗資45億盧比(約7274萬7000美元),對擁有12億人口的印度來說,相當於每人花費6美分,「相較於它所帶來的國家榮耀,這個任務堪稱『非常經濟』」。 雷雷不認為印度跟中國大陸進行太空競賽。他說,印度視太空計畫為科技投資,相關的計畫也不斷在演進,「2008年10月發射月球探測器『月球飛船一號』(Chandrayaan-1)後,接下來自然要探測火星」。 他還說,將軌道探測器送到火星,這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過程,這項火星任務不僅是ISRO對自身科技能量的測試,也代表印度航太科技邁入新里程碑。
【2013/11/05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榮耀難救窮 印度探火星受質疑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E6%A6%AE%E8%80%80%E9%9B%A3%E6%95%91%E7%AA%AE%20%E5%8D%B0%E5%BA%A6%E6%8E%A2%E7%81%AB%E6%98%9F%E5%8F%97%E8%B3%AA%E7%96%91-8275653.shtml?utm_source=udn&utm_medium=similar_news&utm_campaign=news#ixzz2jn62z6tq
Power By udn.com